《麓山之歌》央一首播了吗(麓山之春)
8月19日晚,电视剧《麓山之歌》在央视播出,分两集。综合目前两集的剧情,网络认为这部电视剧是典型的编剧和导演双管齐下的风格。该剧叙事大气,人物饱满充满激情,编剧非常注重有效冲突的构建,导演的镜头呈现也非同凡响。可以肯定的是,该剧在近期的质量上将会大受欢迎。
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这部剧的剧情。
在戏剧中拥有精彩的叙事意味着什么?意思是“我写的东西没有别人写过”。很多电视剧,从内容上来说,只是老套的东西。王成刚写的《麓山之歌》让人印象深刻,主要是这部剧的内容是以往电视剧中从未有过的。没有深入一线的采访,就不可能发现“重工业换金融”的剧情内容。
《麓山之歌》讲述了一家重工业企业,面临经营困境,是选择重工业融资还是选择技术升级的故事。从叙事上来说,这不仅是原创的,也是一个比较宏大的时代主题。然而,在时代发展的宏大主题下,编剧王成钢却能够以小人物、小人物、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故事。小与大相辅相成。这是大局的叙述。并非每个部分都一定是一个大图景。相反,许多小画面片段组合在一起,形成一个大画面叙事层次。
然后说说人物的丰满和精彩。
所有伟大的电视剧最终都必须以人物为中心。我们很多电视剧的人物都很呆板,因为他们要讲大事。很大的原因是人物不敢有破绽,如果有破绽,叙事的宏大就失去了。 《麓山之歌》由编剧王成钢带来,是一部敢于挖掘人物缺点的叙事。而且,这群人物,因为有缺点,有明显的缺点,一下子就变得精神抖擞,兴奋不已。
比如杨烁带来的男主角,就具有典型的科学工程师思维。事实上,观众可以说这是一个傻子。但做研究就需要这样一个偏执又深刻的傻瓜。他的“傻”正是这个角色的缺点。而如果没有这个缺点,这个角色就站不起来,在观众心中就缺乏基本的可信度。相反,正是因为他的愚蠢,才能让观众获得巨大的共鸣感。
再比如焦俊艳饰演的焊工蓝帽子。这个工师傅也没有精神。从正常意义上来说,这个孩子不够聪明,对于工人阶级来说过于乐观、开朗、大胆。然而,在焊接这个具体职业中,这位女主角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,是真正的高手。在这样的人物身上,你可以看到工人阶级给重工业企业带来的激情和希望。
类似的角色可以在《麓山之歌》中找到。编剧王成刚写得神一般。在导演毛卫宁的镜头中,剧本中的人物通过演员变成了真实的银幕人物。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视剧在编剧和导演的双保险下能够火爆的原因。剧本水准很高,导演也不含糊。
然后我们再谈谈矛盾冲突的构建。
以上这些,花里胡哨的那么多,电视剧又不好看,都是枉然。王成刚编剧的伟大之处在于,他不仅能够营造宏大的叙事和生动的人物塑造,而且还强调故事、冲突,与观众直白,靠有效、真实的故事讲述取胜。有效和真实,这两个词需要强调。
编剧王成刚给我印象最深的电视剧是《江山如此多娇》。这部农村剧,从一开始,矛盾就暴露出来。山上的两个村子和山下的两个村子因水问题存在矛盾。男主作为村里的干部,需要化解这个积怨已久。冲突。王成钢的《麓山之歌》也有同样的创作理念。从一开始,主要冲突就向观众揭示了。侯勇饰演的董事长想要从实业转向金融,盘活公司。杨硕饰演的科学家,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研发技术实现产业升级。两者如何选择?
如何选择并向观众讲清楚,不仅明确了该剧的叙事主线,而且对人物行为形成了非常有效的动机和叙事驱动力,从而让观众形成基于故事的预期。同时需要指出的是,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是真实存在的,也是当时很多重工企业所面临的。真实的剧情让电视剧具有了时代的有效性。只有把这些对时代有效的内容拍成电视剧,让大家观看,才会形成真正的时代思维和凝聚力。
最后来说说毛卫宁导演。
以上这些,似乎都在讲编剧王成刚如何懂行,如何打造出优秀的剧本。其实,再好的钢材,也还是需要锤炼的。编剧王成刚提供了高质量的剧本,交给毛卫宁后,就是导演用自己的能力来打磨镜头。《麓山之歌》 在已播出的内容中,观众很容易发现毛卫宁导演对镜头语言的协调能力,尤其是一些宏大叙事的镜头感。有些场景会在不经意间让观众震惊。
同时,这部电视剧中有很多角色让观众惊叹不已。不仅有杨烁、焦俊艳、侯勇董事长等带来的男女主角,还有演员任正斌带来的继父角色,表演的层次也很多。有了好剧本、好导演、懂得如何实现的好演员,拍出高质量的作品就很容易了。关于演员和角色的表演水平,待剧情播出几集后,我会更有针对性地谈谈。这部剧很有效。